李淑桓烈士(1894-1941),广东鹤山人,香港女教师。抗日战争初期,先后把7个子女送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1941年春本人参加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在东莞以教书为掩护做民运和交通情报工作。同年9月不幸被国民党顽军逮捕,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她被誉称为"东江游击队之母"。

李淑桓烈士
送长子前往延安参加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东三省在日本鬼子的刺刀和铁蹄下沦陷,李淑桓义愤填膺,挥笔在宣纸上写下了《哀国难》一词,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奋发学习,报效社会。1938年元旦刚过,李淑桓就通过八路军香港办事处,把长子郭显承送去延安前线,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部队,为抗战出力。

后期合成的李淑桓与孩子们的照片
再送6名子女参加东江纵队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在大鹏湾登陆,东江和广州周边各县纷纷宣告沦陷。香港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许多爱国青年男女纷纷背起行囊返回内地参加抗战。目睹国破家亡的李淑桓,毫不犹豫地把女儿郭云翔和六子郭显怡送回东江抗日革命根据地坪山,一起参加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李淑桓还和三子郭显绪参加宝安青年会爱国抗日救亡运动。她走街串巷设点摆摊,一家一户真诚发动,一双胶鞋、一条毛巾、一把牙刷……积少成多为东江游击队的战士们募捐。
1939年5月,在第二次参加香港海员回乡慰问团,慰问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时候,李淑桓把四子郭显和、五子郭显乐和九岁的郭显隆也一起带上,把七名子女全部送到抗日前线。部队在召开欢迎慰劳团大会上请她讲话,李淑桓首先把自己的五个子女叫上台来(包括已经参军来看望她的孩子),让他们按照高矮次序站好。她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日人人有责。我大儿子去了延安参加八路军,三儿子在香港做抗日救亡工作,其余的都在这里,最小儿子(郭厚智,1941年参军)才9岁,等他长大些也送来参军。"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听到这感人的话语,现场群众和战士无不热烈鼓掌。李淑桓送子参军的情景,曾拍成新闻纪录片在香港九龙大华电影院放映,引起港九同胞很大反响。

1939年,香港海员慰问团在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驻地慰问(二排中为曾生)
"我的家就是战士们的家"
1940年3月,李淑桓的第五子郭善人,跟随东纵曾、王两部东移海陆丰地区,在掩护部队突围的战斗中牺牲,这位坚强的母亲擦干眼泪继续战斗。东移部队不少在战斗中被打散、与部队失联的战士,辗转来到香港找到"郭妈妈"求助,李淑桓家一时间成为这些战士的收容所。她总是说:"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有得吃,你们就不会挨饿,放心吧,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李淑桓的鼓励令很多和部队暂时失联、处在彷徨无助中的战士深感温暖,重新燃起希望。李淑桓对抗日的热忱和奉献,令她赢得了"东江游击队之母"的光荣称号。
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1941年4月,经党组织批准,李淑桓来到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在大塘村小学以教书作为掩护,负责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塘情报站的工作。当年9月,国民党顽固派发起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武装进攻,大塘村首当其冲。李淑桓来不及转移不幸被捕,遭到反动派多次严刑酷打,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敌人用一个箩筐抬着身上和手脚被打得皮开肉绽的李淑桓,押到金桔岭顽军司令部秘密处决。
李淑桓就义时候,年仅47岁。之后,李淑桓的四子郭顺也在第二天的大王岭战斗中牺牲。

李淑桓革命烈士证
名垂史册风范长存
李淑桓不幸被捕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到大塘村革命根据地,广大群众挥泪相告,悲痛万分,她生前辅导的学生们更是泣不成声。
1942年"三八"妇女节,东江纵队机关报《东江民报》,刊登李淑桓的英勇事迹,东江纵队号召根据地全体军民学习李淑桓崇高的革命气节,树立必胜的信念,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在他的回忆录中,专门写下对李淑桓烈士的深切追忆,称她是一位共产主义的女英雄。在挽救民族危亡、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侵略者的抗日洪流中,作为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妇女,李淑桓深明大义爱国爱乡,以"有国才有家"的伟大信念送子参军,母子四人英勇捐躯,满门忠烈,成为万民追思的抗日英雄,不愧是"东江游击队之母"。她的事迹被载入中共党史出版社《革命烈士传》,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出版的《解放军烈士传》。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央视在[华人世界]中国香港节目中播放"东江游击队之母"李淑桓送七儿共抗日携三子赴国难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