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山市汶村镇冲源老区村的村口,有一处崭新的院落,院子里楼房房顶飘扬的五星红旗,十分醒目。院子的围墙古色古香,白墙灰瓦之间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等宣传语,门楼正中镶着“冲源村史馆”几个大字。

这座风格独特的院落,正是最近红色爱国教育的热门“打卡点”——冲源村史馆。自村史馆建成以来,吸引了不少台山及周边县市的部门单位组织党员、退役军人前来参观学习。这是作为革命老区的冲源村,近年来大力整合本土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革命精神沉淀成乡村文化 激励后辈奋勇向前
冲源老区村有着深厚的红色根基。陈肇汉(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滨海总队台南独立大队大队长)、陈衡(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滨海总队台南独立大队大队指导员)等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辈,正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在革命战争时代,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投身革命洪流。他们的革命行动,影响了一大批村民,大家陆续加入革命队伍。据统计,该村先后有40多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三大战役”、解放海南岛等重大战役。
“村里英雄先辈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里人,红色血脉得以赓续。”村民小组长陈新祺介绍,和平时期,冲源老区村涌现出一批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他们为国为民的优秀事迹也被记录在村史馆里,希望通过村史展示,让红色精神永久传扬下去。
集全村之力建村史馆 传承红色精神
“除了国家的资金扶持,我们村的村民也主动出钱出力,一共筹集逾15万元,集合全村的力量,才建成这个村史馆。”陈新祺介绍,据资料记载,冲源村已有200多年历史,村史馆的建设得到全村人的支持,大家都希望能够将冲源人民的优秀事迹展示出来,为红色革命教育和国防教育提供阵地。
村史馆一共有两层,展示内容丰富,共分为“精诚团结创建家园、红心向党浴血奋战、人才辈出尚文重教、聚力打造美丽乡村”四个部分,通过文字资料、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系统展示革命老区村的光荣历史和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丰富的内容、翔实的史料,使冲源村史馆成为努力构建阵地教育、媒体宣传、全民教育“三位一体”的双拥教育模式的优秀平台。去年,冲源村史馆被确定为台山市国防教育双拥基地。不少退伍军人参观了村史馆后,表示非常感动。
“村史馆的建成,既是历史的展示平台,又是后人的学习基地,对于弘扬革命传统、凝聚老区群众的精神和力量、加快老区村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汶村镇党委委员林宇蔚说道。
用好红色资源 助力老区村发展
“冲源村史馆打造了集党史、军史、红色教育、地方发展集一体的国防双拥教育基地,采用图片和历史文献资料,全面展现建党的各个革命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冲源村爱国爱党人士参加革命战争、地方建设奉献力量的经历,看完后非常有感触。”镇团干钟冠姿表示,通过参观和学习了解红色历史,将会努力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冲源老区村虽然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作为革命老区村,以村史馆为依托的村容村貌提升、活用村资源等项目,让这条老区村焕发新面貌。
冲源村史馆的建成,为该村发展带来了未有的历史机遇,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文旅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村正在谋划发展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未来可期。“我们的村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我们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村史馆建好后,来这里‘打卡’的人逐渐增多,这是机遇,我们一定要用好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陈新祺表示,该村正以村史馆打造为红色革命教育和国防教育阵地为依托,改善村里的环境,如建设环村河、小公园等,结合村实际,充分利用红色文旅资源,打造文旅‘网红点’,提升革命老区村的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