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您的当前位置: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是老区精神的重要体现
来源: | 作者:朱浩然 | 发布时间: 2022-06-23 | 59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漫长的艰苦卓绝的中国新民主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一大批革命根据地,即大家俗称的老区。在老区的形成、建设、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老区精神,是共产党精神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是老区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无论是老区的形成发展巩固和扩大,或是重兵围剿我军因种种原因作战失利而被迫撤离后,老区内能做到革命火种不灭,红旗不倒。都离不开一大批在革命斗争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及由他们组成的党的基层组织。因此,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是老区精神的重要体现。下面,以广东省惠东县高潭镇甘溪村党支部的光辉战斗历程及惠东县一批老党员的事迹来说明这个问题。

19271115日,在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仅4天时间,甘溪乡也成立了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分田分地。在此期间,甘溪乡党小组吸收了一批在农民运动中经受了严峻考验,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的积极分子入党,建立了中共甘溪乡党支部,19282月下旬,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海陆丰革命根据地,323日,国民党西路军黄旭初部1000多人,在地主民团的配合下,经甘溪乡攻打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和红二师师部所在地高潭区中洞乡。面对强敌,甘溪乡党支部组织乡赤卫队30多人,据守甘溪乡墩头村四角楼大屋,用土枪土炮阻击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民团一天,消灭敌人40多名,至深夜带领100多村民突出突围,转移至鸡公髻寨又坚守一天至天黑,奉命撤至水口乡柑树下村与区苏维埃机关会合,为中洞的后方机关,红军医院、兵工厂的人员和物资转移赢得宝贵的时间。6月,由于国民党军队重兵反复围剿,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机关转移至岩石、乌一带隐蔽,甘溪乡党支部党员朱正光、钟金娘、钟李仁、钟帝康等则撤至鸡公髻寨的麻竹窝搭草寮栖身,负责掌握全乡情况,设法筹集粮款接济区苏维埃机关。他们在山上烧炭或采集山货,然后由可靠的群众挑到高潭圩出售,换回盐、米,待钟乃水、朱远平前来交换情报时再带回岩石、乌坉等区苏维埃政府机关隐蔽点一直坚持到1929年冬红四十九团解放高潭圩后,甘溪乡党支部的党员除参加红军和区苏维埃机关工作外,其余党员和乡民一起返回家乡重建家园,发展生产支援红军。19318月,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民团攻占高潭,甘溪乡党支部几名党员仍然回鸡公髻寨的麻竹窝隐蔽,秘密筹集一些大米、番薯、花生、鸡蛋等给养,利用夜色掩护,走十多公里山路,送到中洞乡的指定地点交给红军独立第二师第一团(原红四十九团)后勤,一直坚持到1933年春红一团瓦解。

1932年,国民党军队5个师的兵力围剿东江革命根据地,加上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苏区内部肃反扩大错误的影响,东江红军作战失利,到1933年。红军兵力损失殆尽,各级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而停止活动。

此时,甘溪乡党支部的党员除在战斗中牺牲和外出隐蔽之外,仅存党员朱远平(第三任高潭区苏维埃主席),朱正光、钟金娘、钟蔚强、钟李仁5人,朱远平任党支部书记。他们在甘溪乡牛栏肚的深山密林中隐蔽一段时间后,决定主动外出寻找上级党组织。1934年夏,朱远平化装到惠阳县淡水镇,香港等地寻找上级党组织,没有找到,至8月返回甘溪乡。19357月,朱远平前往揭阳河婆镇(今属揭西县)一带寻找,依然没有取得联系。1936年,朱远平又先后两次以经商为掩护,到香港及揭阳河婆秘密寻找上级党组织仍无结果。这个党支部的五名共产党员在先后四次冒险寻找党组织未果的严峻形势下,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中国革命必胜、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坚定信念,在深山老村中度过了长达6年之久的艰苦岁月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艰苦生活,始终没有解散这个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惊涛骇浪中经受了严峻考验的党支部,直至1939年才与重建的中共高潭支部领导取得联系,他们象一群走失的孤儿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高兴,在党的领导下,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直到全国解放。

19403月,曾生率领新编大队东移高潭遭国民党顽固派重兵围攻,损失严重。甘溪乡党支部全体党员带领群众积极妥善掩护因水口战受挫而失散的指战员,引导他们到牛栏窝隐蔽,于4月中旬送他们返回部队。

19453月,甘溪乡党支部全体党员和部分武装农民在党支部书记朱远平带领下,参加东江纵队第六支队第五大队在甘溪乡佛子坳伏击战,此次战斗击毙日军10余名,打死军马数匹。

解放战争时期,甘溪党支部全体党员深入发动组织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斗争,向地主征收公粮,支援黄振、姚云率领的人民武装,多次重创国民党保安团队,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与此同时,甘溪党支部根据上级的指示,组织了村贫农团、村农会、村人民政府和战勤队,积极支援粤赣湘纵队和南下野战作战,为解放广东贡献力量。

除了甘溪党支部之外,惠东还有一批在上世纪30年初东江革命根据地失陷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的事迹,彰显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老区精神。这里仅举几例说明:

稔山雁湖村的高维全,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共产党员,1928年秋,任中共广东省委雁湖秘密交通情报站长,与省委特派员李涛(开国上将,曾任总参三部部长)一起,护送董朗、徐向前等红二、四师官兵200多人秘密转移,经惠州、东莞樟木头、香港前往上海,党中央重新分配工作。1933年,东江革命根据地失陷后,为摆脱国民党特务的追捕,孤身一人躲在雁湖村附近的深山里,搭茅寮栖身,靠砍柴烧碳,采集野果鸟蛋维持生活。193777日,全面抗战爆发。1938年秋,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稔山已经成为敌后。1939年春,高维全悄悄回到雁湖,联络了高佩泉、高史(佩)良等老农会会员,以高家醒狮队的名义,秘密组织了30多人的抗日武装——青苗队,每天下午在高氏祠堂里开展军事训练。是年夏的一天,听闻有一小队日军从平山沿广汕公路前往稔山,高维全立即召集10青苗队员拿起武器赶赴铁马关路段设伏,打响了稔平山半岛人民抗击日军的第一枪。9月份,高维全与中共惠阳县委特派员高健接上头,恢复了组织关系,回到党的怀抱。此后,与高健一起,吸收了4名经受过革命斗争考验的积极分子入党,建立了党支部,发动全村党员干部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买枪支,扩大抗日游击队,动员本村优秀青年参加东江纵队,建立交通站,开展党的统战工作,为东纵部队筹集军粮,直到抗战胜利。解放争时期,高维全担任忠信乡党支部书记,组织武工队,收集情报,做好交通联络工作,带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和配合边纵主力部队作战,为解放广东出重要贡献。

梁化谢洞村党支部书记王潭英,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1925年春,谢洞村农会成立,王潭英担任会长,王潭连任农民自卫军队长。1928年春,王潭英、王潭连按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率领谢洞农军参加平山第三次武装起义以后,谢洞遭受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清剿,被迫暂时停止了公开活动。

19297月,中共惠阳县委领导刘威、陈允才、傅霖转移到谢洞,领导全县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共惠阳县委的直接领导下,谢洞恢复了农会活动,发展新党员,建立了党支部,王潭英任支部书记,大力支持县委领导及机关开展工作。19315月,中共惠州县委在谢洞成立,谢洞党支加强对农会工作的领导,农民自卫军改称赤卫队,队员有30多人。为保卫县委领导及机关的安全,赤卫队加强了军事训练,日夜站岗放哨,监视一切可疑的来往人员。

1932年春,因一反动里长告密,国民党反动军警突袭谢洞村,县委机关女干部陈玉英发现后及时报警,县委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闻讯安全转移,陈玉英被捕后遇害。随后,国民党反动军警开始连续三年对谢洞村展开反复清剿,杀害了10名赤卫队员,农会会员受到迫害,倾家荡产。党支部书记、农会会长王潭英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多次外出寻找党组织未果,在回谢洞途中被国民党军队杀害。

多祝镇八维村的马新然,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在大革命期间,他积极投身农民运动,组织领导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斗争,争取农民的权益。1928年初,他参与领导多祝区的年关暴动,建立多祝区苏维埃政府,担任苏维埃政府委员,领导当地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在国民党重兵围剿,多祝区苏维埃政府解体,马新然也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回到自己的家乡隐蔽,秘密领导农民与地主土豪作斗争。

1938年秋,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惠州广州等大中城市已沦陷。1939年春,中共党员钟义率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开赴多祝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建立和恢复党的组织,马新然与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恢复了党组织关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马新然与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一起成立了青年抗敌同志会组织一支醒狮队,逢圩日或其他节日,就到多祝圩场上表演舞狮、武术,趁机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和党的建立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深受群众欢迎,不久,狮队通过表演获得一些收入,马新然利用这笔钱在多祝圩大米街办起一间书店,通过出售进步书刊,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亡,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党组织也利用这间书店作掩护,开展公开和秘密的工作。随后马新然与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党组织一起,在八维乡发展一批进步青年入党,建立中共八维乡党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在八维乡良田村设立交通站,为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收集情报,传送信息,运物。积极为东江抗日游击队筹集军粮等给养动员当地10多名优秀青年参加东江纵队。

19455月,多祝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马新然任中多祝区委委员,多祝镇长。领导多祝人民筹粮筹款支援东江纵队对敌作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壮大抗日武装力量。至抗战胜利,日军无条件投降。

19467月,东北撤后,白色恐怖笼罩东江地区,广东的党组织和东纵留下的武装小分队被迫转入地下。国民党军队为了铲除八维乡这个革命据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进行了十三次围剿,企图肃清党的地下组织,缉拿马新然。

1946年冬,广东区党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南方游击战争的指示后,决定重建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47年初,党领导的惠紫人民自卫大队在多祝区河坑村宣告成立,拉开了惠东地区游击战争的序幕。时任中共多祝区委书记的马新然,带领全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惠紫人民自卫大队打击国民党反动武装。

1947610日傍晚,惠紫人民自卫大队高固、黄友部80多人到八维村驻扎。马新然把部队驻地安排好后,与部队领导一起开会,研究部署工作。翌日凌晨4点钟,国民党军队纠集地方武装200多人突袭八维村,高固等率部奋力反击突出重围,马新然不幸被捕遇害。

从惠东老区的这几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对党无限忠诚,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要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基层党员,及由他们组成的基层党组织,是革命老区形成、巩固、发展以及受挫折后重新恢复发展扩大,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当革命处于高潮时,他们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部署,带领老区人民群众开展老区建设,筹粮筹款支持人民军队和人民政权,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当革命处于低潮,我党我军严重受挫,损失严重,甚至整个根据地都丧失的时候,他们靠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中国革命一定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坚定信念,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不动摇,不叛党,不投降,初心不改,坚持斗争当根据地重新恢复发展时,他们又重新站出来带领人民群众支持我党我军,发展扩大革命根据地,直至革命取得胜利,因此,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是老区精神的重要体现。